图表 生命科学 医疗器械
图9.医用内窥镜核心技术
医疗器械行业深度分析:从技术角度深度剖析国内医用内窥镜行业投资-安信证券 查看原文

CCD 技术长期被日本垄断,2019 年 CCD 产业前七大厂商皆为日系厂商,占据全球 98.5%市场份额。相比于 CCD,CMOS 具备体积小、耗电量低、成本低、系统整合度高特点,CMOS 有望代替 CCD 图像传感器在内镜中的使用。相较 CCD 技术中国企业几乎无影响力的现状,在 CMOS领域,中国韦尔股份 2019 年收购的豪威科技在 CMOS 领域市占率约 11.5%;澳华内镜、开立医疗先后推出的 AQ-200、HD-550 均采用 CMOS 传感器,新光维获批的“4K 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”,使用的也是 CMOS 传感器。中国与海外企业在 CMOS 技术研发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(3)图像显示:中国厂家在图像后处理方面也实现突破,澳华内镜自研光学染色的 CBI分光染色技术,使得医生能更好观察病变黏膜下的微血管结构。开立医疗自研的光电复合染色成像 VIST 技术,保证画面亮度和高分辨率

图片属性
行业分类:生命科学 | 医疗器械 发布日期:2024-04-22 图片格式:PNG 浏览量:18 下载图片
推荐图表
相关图表
表9:迈瑞医疗内窥镜产品注册情况
表6:主要电子染色技术对比
表7:硬镜整机系统性能对比
表8:迈瑞医疗硬镜系统
表3:硬镜和软镜参数对比
表5:CCD 和 CMOS 技术对比
表2:电子和光学内窥镜参数对比
表17:澳华内镜项目储备
表18:开立医疗项目储备
表19:国内已上市的部分功能内窥镜技术布局
表1:医用内窥镜应用场景
表14:开立医疗代表性内镜系统产品
表15:软镜设备参数对比
表16:不同分辨率镜体对比
表11:海泰新光硬镜相关产品获批情况
表12:海泰新光内窥镜在研管线
表13:澳华内镜代表性内镜系统产品
表10:海泰新光荧光内窥镜产品的荧光性能指标情况
图7.电子内窥镜结构拆分
图8.医用内窥镜主要构成部分
图5.电子软镜系统组成部分
图3.2020 年中国硬镜各科室使用情况
图1.医用内窥镜发展历程
微信